1) 遗体识别防差错技术
采用二维码和RFID电子标签双重标识,可用于遗体控制识别防差错验证和数据处理,以提高业务的准确性。
2) 身份证读取技术
采用RFID技术用于二代身份证的信息读取,并自动填写在业务系统表单中,以提高登记业务的效率。
3) 高拍仪
高拍仪能够高效传输图像、视频数据,支持无纸化办公和电子档案,是殡葬行业的一个数字化典型应用。
4) 签批高拍仪
签批高拍仪的功能通常包括二代证读卡器、IC/ID卡读写、指纹识别与录入、文档/人像拍摄、签字版、满意度评价器、液晶显示面板等,这些基础功能使签批高拍仪成为殡葬行业的重要办公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办公空间。
5) 标签(条码)打印机
通过高效、准确地打印遗体吊牌、业务标签和票据等文件,为殡葬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标签打印机的自动化处理流程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6) 扫码枪
扫码枪作为数据采集的重要工具,能够快速读取条形码、二维码信息,通过数据线或无线方式将信息传输到殡葬系统中,实现业务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处理。
7) 自助终端机
通过条码扫描技术、智能化技术、无接触信息识别技术等进行殡仪业务数据的查询与管理,自助终端机由人机界面组成,用户根据软件的自助功能提示进行操作,可进行自助信息查询、业务缴费、满意度评价等。
8) 手持PDA终端机
通过手持移动智能设备快速对遗体业务交接以及各业务节点的门禁出入进行核验,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办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9) 平板电脑
通过内置的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与殡葬业务系统实时相连,实现移动业务数据的传输和交换,为家属提供空间上的便利。
10) GPS车辆管理技术
用于车辆出车任务管理、定位轨迹监控、车辆时速、行车轨迹、电子围栏、车辆实时油耗、运营成本管理等,为机关单位的公务用车提供数据接口。
11) 网络摄像头
通过网络摄像机拍照或录制音视频功能,对遗体入馆、遗体保存、遗体整容化妆前后对比、遗体入炉、骨灰发送、骨灰领取、人像采集等业务进行拍照或录制音视频,并自动将所有记录归入殡葬信息管理系统的电子档案进行长期留存。
12) 视频监控技术
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全馆区域无死角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实现通过监控设备实时掌握遗体当前所在区域和业务办理的情况,并对该遗体从入馆至骨灰发放全过程的监控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实现单路视频图像多角度同时监控,以方便查询其遗体业务流程和业务服务质量的影像信息,视频监控技术还用于单位内部的安全生产监控。
13) 遗体流转核验技术
通过二维码扫描技术,在遗体入馆、遗体冷藏、完善信息、服务预定、遗体守灵、遗体告别、结算缴费、火化前遗体验证、骨灰领取等关键节点进行实时准确核验,若核验失败则触发业务提示,保证每个业务节点由“人控”到“机控”的转型过程中准确,规避操作风险。
14) 高清LED屏(数据驾驶舱技术)
将核心业务数据、殡葬设施设备运行参数、业务场景、安全生产视频监控画面等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后,映射到高清LED屏(数据驾驶舱)。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高清LED屏能够实现智能化、远程控制和统一调度的管理。
15) 火化机物联技术
与智能火化机内置的扩展接口进行互联,在火化办公室的电脑(或高清电视、手机端)屏幕上显示当前逝者的身份信息和对应火化机的工作状态,如炉温、油耗、气体排放、火化时长等参数信息。当检测到火化机工作状态出现异常时,系统应能够根据设定的预警值进行提示或报警,还可以通过系统远程控制火化机的相关操作,从而实现火化机的智能化管理。
16) 冷藏设备物联技术
与冷藏设备内置的扩展接口进行互联,并实行三级温度预警制度,当温度达到某一标准,采取相应级别报警,并将报警信息推送提示到相关服务人员。还可以通过RFID射频技术和二维码识别技术,对遗体的存入和取出进行审核,防止出错。如遗体需冷藏保存,则系统自动分配当前业务的冷藏柜,则该遗体只能推入系统分配的冷藏柜。
17) 停车场智能互联技术
馆区内的停车场纳入信息化管理,通过智能道闸、网络摄像机、高清LED屏等设备实现对停车场的智能控制。例如显示剩余车位及车位已满的提示,另还需根据业务情况提前预报停车高峰段并做出相应安排等。
18) 智能门禁技术
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条码扫描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结合使用对前往告别厅区域的遗体进行核对,如不是当前时间段告别的遗体无法打开门禁进入告别厅,如智能门禁识别到异常进入则触发门禁的报警机制,提醒引导员核对当前业务的异常情况。
19) 防错管控技术(火化节点)
通过壁挂一体机内置的二维码识别技术对遗体条码进行识别,核验当前遗体的预约火化时间和火化机(炉号)等信息是否正确,如出现不匹配则进行声音提示报警,提醒引导员核对当前业务的异常情况,且火化炉炉门不可打开。
20) 防错管控技术(发灰节点)
骨灰冷却后,通过扫描遗体条码自动识别条码所对应的家属信息,系统自动调用音响外放设备进行语音叫号提示,提醒家属前来领取骨灰,例如“张三的家属请到骨灰领取窗口办理业务”。家属领取骨灰时出示家属卡(ID卡),工作人员根据家属卡(ID卡)与骨灰袋(盒)的条码标签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家属签字后发放骨灰,家属签字时可利用高拍仪的前置摄像头抓拍技术对骨灰领取人进行拍照存档,如匹配失败则进行业务提示,系统提示出错原因。
21) 排队叫号系统
通过高清电视或LED屏幕对遗体入馆的先后顺序进行自动排队显示,并给家属打印业务等候信息,同时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等对等候的业务后续的工作进行提醒和告知。
22) 引导显示系统
通过引导显示系统的调度安排,在守灵(告别)区业务办理大厅的LED显示大屏、室外引导LED屏和各守灵(告别)厅外的门牌电子LED屏上显示守灵(告别)的使用信息,方便给吊唁家属指示和引导。
23) 视频监管
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监控协调同步技术、视频标注提取技术、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结合使用,实现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在业务总控中心实时掌握遗体当前所在区域的位置和办理业务的情况,并对该遗体从入馆至骨灰发放全过程的监控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以方便查询其遗体业务流程和业务服务质量的视频。
24) 智能闸机
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扫描技术、智能射频卡技术,对骨灰寄存条码进行识别,实现“身份验证通行制度”,保障骨灰寄存的安全,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25) 智慧骨灰寄存架
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骨灰存放的智能化管理。例如,通过扫描寄存二维码(或刷寄存卡)实现引导骨灰存放位置和提醒寄存状态,如寄存超期时提醒家属缴费,未超期时进行语音导航,并能支持远程开柜、关柜,寄存异常报警等功能,寄存架还配备了防火设施和环境监测功能,能够实时监控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为骨灰寄存提供一个稳定且安全的存放环境。
26) GPS导航定位系统
馆内工作人员实时定位,对其相关工作动态及流程进行监督管理。
逝者家属及吊唁人员位置导航,通过手机登陆馆内WIFI网,自动定位人员位置并根据输入的目的位置进行实时导航。
27) 多媒体祭奠系统
家属通过自助服务设备进入祭奠系统平台,选取祭祀用品及项目、祭奠室等服务内容,自助交费后系统自动分配所选同类祭奠室,并根据祭奠顺序进行排号,家属在等候区等待叫号后进入指定的祭奠厅,然后根据祭奠室内的电子祭奠屏提取已经选好的祭奠项目进行对故者的祭奠活动。
28) 智能能耗管控系统
在殡葬行业中,智能能耗设备用于监控各种参数,例如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电、水、燃气、燃油等能源消耗,实行精细计量、实时监测、智能处理和动态管控,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这些数据可以实时分析,以识别模式、趋势和异常情况,从而帮助殡葬单位优化运营服务和进行相关的殡葬业务数据分析。
六、总结

物联网技术在殡葬系统中的应用为殡葬服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智能化和高效性,还为企业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未来一定会普及更多的物联网技术,例如智能搬运、清洁机器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