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部分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寒衣节(流行于中国北方的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引自“百度百科”
河北:农历十月一,秋收时节祭祖,天气渐冷,人们怕先人在冥间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烧纸之外,还会有“冥衣”,谓之“送寒衣”。
补充:(摘自小七微信号内容)
出殡安灵之后的祭祀烧纸的习俗讲究有哪些?
(1) 安灵纸
在纪念堂安放骨灰前或后,要烧安灵纸。祷告故人,安心入住,诸事放下,长眠安息。
(2) 圆坟
出殡安灵后的第二天(也有第三天的),直系孝属要到骨灰寄存处或墓地烧圆坟纸。圆坟的寓意,丧事难得周全,亲人多有遗憾,故人到另外一个世界开始新的生活,亲人为故人准备生活所需物品一应周全。圆坟祭祀需要准备的物品:供品四样、生前爱吃的饭菜数量不限、少油盐尚清淡、可以再准备一些“超市”“家电”等烧纸一并焚烧祭奠。
(3) 做七
从逝者去世的当天起算,每一个七天称为一个“七”,共有“头七”“二七”一直到“七七”。市里的习俗讲一三五七为“大七”或“单七”,烧纸纸只做单七,二四六不做祭祀。假如“做七”当前遇到农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为“撞七”反冲,需要“破七”。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做七”的时间提前一天就好了,之后的“七”还按照原来的时间进行。
(4) 百日
从去世的当天算起,第100天为“百日”祭日。有一位配偶健在的话就是99天(也有做90天),但也称为“百日”。百日祭奠之后,把身上的黑纱或孝牌除下烧掉,丧事祭奠告一段路,谓之“了孝、了孝、一了百了”。
(5) 周年
先人去世的时日,就是之后周年祭奠的时日。市里的大多数习俗做法是做三个周年,即头周年、二周年、三周年。其中头、三周年相对隆重,直系孝属大多都会到场,为先人焚香化宝,缅怀先人恩德。
(6) 春节祭祀
在春节时,大年初一或初三,到骨灰寄存处或陵园为先人烧纸祭奠。意在向故人报平安祈祷吉祥。
(7) 清明节
清明万物复苏,祭祀扫墓。为故人的墓地除草植树,整理墓碑,愿故人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快乐自在,也保佑在世的亲人健康幸福。
(8)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相传,当日地狱之门大开,让终年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到人间游走,短期的享受人世间的血食。市里的人们也会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去祭祀亡亲、悼念祖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
(9) 十月一送寒衣
农历十月一,秋收时节祭祖,天气渐冷,人们怕先人在冥间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烧纸之外,还会有“冥衣”。谓之“送寒衣”。